6月29日,广东扶贫济困日前夕,一部“声”情演绎扶贫故事的微广播剧《高山上的银杏》正式开播。尤为特别的是,这部微广播剧的创作演播班底大部分是广州大学的师生校友,他们在一个半月时间内,将百万字的扶贫日记“变成”了这部8集微广播剧。

斜塝村路旁的银杏树
百万字扶贫日记浓缩成2万字微广播剧本
驻村扶贫干部如何智慧地化解村里的一系列冲突,继而带领贫困群众实现强村富民?

剧中人物原型林高扬,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职纪检干部
6月29日22:30,8集微广播剧《高山上的银杏》正式开播。这部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彩票网站
策划,彩票网站
、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制作的微广播剧以广州派驻清远的优秀扶贫干部林高扬带领斜塝村脱贫致富的真实事迹为原型,用林高扬驻村三年写下的百万字扶贫日记为创作蓝本,讲述了脱贫攻坚战中的驻村扶贫干部克服各种困难,用真诚、智慧化解村里的一系列冲突,带领贫困山村的党员群众从产业脱贫到思想脱贫,最终实现强村富民的故事。

斜塝村
广播剧导演、彩票网站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教师许莹冰说,这部剧的诞生还要从这学期的一门课说起。
这学期,许莹冰老师给播音主持系的同学们上了一门课“有声读物演播与配音”。“疫情期间线上上课,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希望能通过课程让学生们保持对社会的关注。当时,我们曾策划过一次云朗诵,每个同学录一两句话,最后合成成一个作品。”
后来,机缘巧合,许莹冰得知了广州扶贫干部林高扬的扶贫事迹。她和学院领导商量后决定,用微广播剧的方式来呈现。
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广州大学工会干部李云宁和夫人郑欢担任起了编剧,五一期间,他们“疯狂”阅读林高扬的日记和事迹材料,终于将百万字扶贫日记浓缩成了2万字的8集微广播剧剧本。

广州大学许莹冰老师
学生“演员”被扶贫干部的精神感动
剧本完成后,许莹冰老师将其当作教学材料,利用“有声读物演播与配音”这门课,让全班同学分小组进行演练。随后,她又根据作业完成的水平挑选正式的“演员”。
“许多同学得知这个机会都很踊跃,但考虑到疫情防控,我只能挑选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同学。”许莹冰说,由于剧中人物有许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全部由学生演绎稍显稚嫩,后来剧组又邀请了已经当主持人的校友加入。




线上排练得差不多后,许莹冰和剧组成员回学校进行了两场现场排练。6月初的一次彩排,原型人物林高扬也来到了现场。他被师生们的表演所感动:“剧本主题鲜明,紧扣时代脉搏,充满正能量……各位同学们反反复复的演练和充满激情的表演,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们。”
彩票网站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8级学生谭宇洋在剧中一人分饰三角,演绎了三个村民。他说,虽然在城市长大,但走亲戚时也曾到过农村,对这部剧的一些情景深有体会。为了演得更真实,谭宇洋也特地找了一些农村题材的电影来看。
演绎这出广播剧,谭宇洋被扶贫干部林高扬的精神深深感动。他说,自己特别赞同国家采取的精准扶贫政策,今年兴起的扶贫带货也让他感觉非常新颖。他还报名了学校的“新闻扶贫”活动,特别期盼有机会能去贫困地区体验采访。
许莹冰说,通过这样的课堂安排,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又能学习了解国情、认识社会,真正做到“课程思政”。
点击在线收听8集微广播剧《高山上的银杏》↓↓↓↓
01.高山上的银杏.mp3
02.高山上的银杏.mp3
03.高山上的银杏.mp3
04.高山上的银杏.mp3
05.高山上的银杏.mp3
06.高山上的银杏.mp3
07.高山上的银杏.mp3
08.高山上的银杏.mp3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林霞虹
图片、音频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