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访学微日记
5月8日 天气:晴
周雅婷:
第二天,平凡,真实,有质感的访学生活。
无意中进入了出镜报道的课堂,之前专业课也有学习相关的课程,格外期待不一样的新闻现场。老师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人,对于我们参与到课堂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老师身上洋溢出的热情一样,出镜报道的课堂上自由的探讨对于时事生活的深度理解,简单的“五四青年节”也可以深度挖掘。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收获了干货满满的专业知识,三省吾身,不负韶光,窗外阳光灿烂,正是学习的好时光。
吴若民:
在今天的传媒经营与管理课上,张辉锋老师从报纸定价策略与发行量的控制等等,展示了报业的内容销售模式的独特魅力,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在当今新媒体时代,虽然在新闻信息发布、更新的及时性方面有所逊色,但是报纸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高度方面是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传统媒体在新时代下的如何有效的转型,仍然是一门大工程。
陈梓庆:
今天听了余海波老师关于短视频的一个讲座,我对互联网及短视频行业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于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媒体行业生态的变化,我们应该主动地去关注甚至研究。作为准媒体人,我们更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双眼,主动地去拓展自己的视野。

邓纯榕:
今天最惊艳的课是栾轶玫老师的现场出镜报道。老师用时新的案例分析了出镜报道中的非语言传播构成要素,尤其是封闭空间中出镜采访的优势和弊端。课堂后半部分是出镜实战,只有短短几分钟的准备,很挑战同学们的批判思维和新闻素养以及对镜头语言的把握。人大的同学不仅能脱稿流利地进行现场报道,并且提问很有深度,对非语言要素的把握也很到位,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陈光耀:
今天是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访学的第二天,无比的充实!从早上到晚上,我们穿梭在各个教室间,领略人大学子的风采和各专业老师深厚的学识。下午两点我们来到明新0201,旁听张辉锋教授的“传媒经营与管理”。张教授很系统地讲解了中国传统媒体的“制播分离”制度和印刷传媒内容的产品销售。理论研究重在抽丝剥茧,一步步分析来源和现象,进而总结出一般性的理论。张教授结合了当时代的传媒发展,在讲解传统媒体的销售发行同时,也介绍了现代传媒业的行情。今天,我从张老师的理论知识讲解,理清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明确了自己以后投身新媒体行业的方向。人大访学,不虚此行!
张西池:
今天给我留下最多感触的是王亦高老师的文艺与音乐传播研究课程,王老师风趣幽默绘声绘色地讲解让打击很快理解课堂内容,也能让我在暖洋洋的困意中清醒过来再打起精神听老师热情四溢的讲课!
下午六点,余海波老师的讲座以“快手—记录与分享”这一app为例开讲,同时用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学会读笔记,了解更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内容,提升自我的文学素养。今天上的课让我感受到不同老师的授课方式给我们带来的听课感受也是不同的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听到老师们的课!
欧楚颖:
访学次日,我彻底感受了一天的人大小班教学课堂。
意外选择的现场出镜报道课上,栾老师的热情指导让我感受到课堂现场实练的趣味性,这次也算首次真正与人大的学生进行的交流;下午机缘巧合听了堂只有十人的新闻理论,非常喜欢这里各抒己见的互动。
小班课给我的感觉是将注意力资源充分地集中,老师会引导我们去想去思索,把想法表达出来共享;在实操练习里可以明显看出人大学生的即兴表现背后所拥有的综合思维能力;在课后老师们会特地留出一段时间与我们交流,氛围十分融洽和谐。
陈易易
“简单背后的不简单”,这是人大校友—北京青年报原总编辑、现快手app副总裁余海波分享的一句话。
我想这句话用于工作、生活、学习也不例外。今日在“文艺与音乐传播研究”的课堂上,王亦高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诉了包括“寻宝母题”“灾变母题”“死亡母题”等文学母题。王老师看似轻松的授课,想必经过辛苦地备课过程。同时,一位法学院学生在10分钟内让底下的同学们明白了京剧唱念做打中的“念”,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关系。我想她的流利展示,也是课后认真的对待的成果。“你的简单源于你的不简单”
谭恩静:
今天旁听了张辉锋教授分析传统媒体发展和快手副总裁余海波先生对短视频发展的讲座分享。两位的授课观点刷新了我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这两者的认知。以前受“纸媒必死论”的影响,认为传统媒体的没落是时代的必然,现在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的追求点,最核心的是“理解人”。两者都通过分析数据去理解人,实现人和内容的互动,区别当是实现程度的深浅不一,这启示我对于新旧变换应当辩证去思考。
欧阳乐意
在人大上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思维的撞击,和同学们激烈的讨论迸发出来了许多奇思妙想。在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的课堂上,以多种案例分析了各国对外宣传的方法及策略探讨。传媒管理经验,介绍了我国广告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广告创作等。文艺与音乐传播研究王亦高教授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文学文本和讯息性文本的区别,颠覆传统观念的艺术发生学以及文学的六大母体,并推荐了许多书籍。
陈漫琪
中国人民大学真的是像一瓶百年醇酒一般,越喝越觉得韵味十足。今天早上无比幸运能够上栾轶玫老师的出镜报道课,遇上与广大截然不同的课堂。思想,深度,实践等等,让我们几个一同上课的广大学生无比惊讶。我们感叹老师课堂思维训练的及时有效,老师指出问题的一针见血。学生对时政的牢固把握,问题讨论时的激烈以及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的思维深度!课堂上五分钟的讨论,接着就迅速进行采访录制(以五四运动为例),在这五分钟内,要想好采访的主题,问题,镜头把握,甚至在当节课所学习到的非语言传播的知识一并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在这五钟内,人大学生的表现让我们惊叹!我们在这过程中看到了人大学生与广大学生的差距,也看到了本身的不足,这节课收获满满,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以有更多的惊喜!

李利姿:
今天令我印象最深刻最多干货的一堂课就是栾轶玫教授上的出镜记者报道!栾教授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讲完理论之后立马让同学现场做相关的实践练习,然后立马把视频导出到大屏幕上进行点评和讲解,课堂很高效干货满满!真的非常幸运能上一门这样的课!
李浩琪:
上午上了一节策划性传播课让我印象深刻。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赵小曼老师在课堂上以麦当劳的一个广告策划把同学们带入主题。老师用新鲜的事例介绍了新媒体为战略传播带来的机会与挑战。这与我的专业网络与新媒体有很大的关联,我觉得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