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伟大精神,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4月20日下午14点,学院院长田秋生带领新闻学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全体师生党员,前往荔湾区芳村的协同和机器厂旧址(柴油机博物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师生党员一行来到协同和机器厂旧址的大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本次各位师生党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进行讲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实业救国”,协同和机器厂正是在此背景下创办。前身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陈沛霖、陈拔廷在芳村大涌口开办的协同和碾米厂。建厂初期,只有旧式皮带车床3台和1台小力钻,没有动力设备,只做修碾米机生意。陈沛霖、陈拔廷起初只是学徒,但由于勤奋且管理能力强,受到富商何渭文的赏识,最终一同合股将碾米厂扩大成协同和机器厂。1915年,陈拔廷等人借着登上英国油轮“青龙号”检修的机会,将船上的发动机进行拆解并绘图,测得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研究,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柴油机,打开了华南地区机械生产的前景,同时也扛起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面大旗。1918年又生产出了117.7千瓦、用压缩空气启动、可逆转的两冲程柴油机,安装在轮船上航行于珠江,轰动了当时的全国工商界。1924年中共党员李佩堪受党组织派遣,到机器厂开展工人运动,发展党员,创立芳村最早的机器工厂党组织——大涌口党支部,促进了芳村工人的觉醒。1937年,该厂累计生产了各种规格的柴油机383台,设备85台,职工340人,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机器厂。1966年改名为广州柴油机厂,于2018年列入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中。

协同和机器厂旧址石碑

协同和机器厂旧址合影留念
1924年5月1日,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广州工人代表会成立,同时,职工运动委员会成立。职工委员会十分重视领导发动大涌口的工人运动,工人出身的中共党员李佩堪受党组织的派遣,到协同和开展工人运动。
他与何渭文等机器厂工人,发展了李沛群等12名工人为中共党员,并于1925年冬在协同和机器厂建立了大涌口党支部,成为芳村地区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机器工厂。大涌口党支部的成立,对领导发动大涌口地区工人运动起到了坚强领导作用。

党员师生聆听讲解

协同和文化街区浮雕
协同和机器厂旧址保存相当完整,历经百余年风雨不变。步入协同和文化街区,青砖琉璃瓦的长廊,栩栩如生的浮雕,动力机博物馆的门口“协力同心,和衷共济”八个大字映入眼帘,这也是“协同和”的由来,也是工人们在民族发展、工业进步方面的奋斗精神体现,为后续的祖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党员师生聆听讲解
师生众人共同观看历史讲解视频,了解动力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同时也学习动力机发展对祖国的重要性,未来又有什么动力推动人类的发展。身旁所展示的柴油机,彰显着浓厚的工业历史气息以及广东工业的起源和发展。

党员师生聆听讲解
在这里,师生一行在厂中看到了当年众多工人的奋斗场景和辉煌成就,回顾了百年风雨的协同和机器厂的艰辛历程,缅怀党员先辈们的峥嵘岁月。田秋生院长表示,协同和机器厂工人的罢工,争取民主权力,中共大涌口党支部从维护广大工人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心为了工人群众,一切依靠工人群众,所以才有了党组织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夏德勇教授表示,其最早成立党支部、创新研发中国第一台柴油机,革命精神和创新举措,值得我们深刻学习和代代传承。教师党员吕志强表示,荔湾是近现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发生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革命壮举,集聚了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

动力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本次党史学习教育最终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使彩票网站
新闻系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全体师生党员参观协同和机器厂旧址,学习广东工业发展历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历史岁月。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教育现场学习,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汲取先辈们的智慧和力量,把不怕牺牲、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优秀品格发扬好,传承好,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