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两点,台湾淡江大学大众传播系教授赵雅丽应彩票网站
邀请,在文新113开展主题为“文创人才培育对高等教育的挑战”的讲座。本次讲座是赵雅丽教授在我校开讲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场,彩票网站
许多师生热情参与了本次讲座。

赵雅丽教授系列讲座最后一站!(陈晓冰摄)
讲座伊始,赵教授设疑“如何从‘意义科学’的角度分析故事,故事到底应该怎么说?”,由此展开讲述。首先,赵教授引入了第一个话题:“意义科学,即意义系统与意义活动”;从传播是一种意义分享行为的角度来看,传播专业应该扮演生活世界中各种意义分享活动的“总设计师”,而意义科学的主要内涵,“就是提供一套分析意义如何被‘创造、产制、传播、分享’与‘消费’的理论工具。”
为进一步阐述什么是意义系统,赵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分别是:一是意义系统的特质,以“意义系统”进行优势内容分析;二是意义系统的四个层次(感知、符号、叙事和论域);三是意义的情境(客观的时空幻境和主观的心理态度)。

赵雅丽教授讲“意义科学”以及文化产业创意(陈晓冰 摄)
继而,赵教授列举了许多实例来解释“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其中提到一些国外的电视节目和台湾的电视节目如“康熙来了”就抓住了“模糊类目”的题材使得节目收视率高且稳定。“模糊类目”同时拥有对立二元的属性,使他们意义太丰富,因此必须受到控制。最典型的方式是将其名为“神圣”或是“禁忌”,它来自自然也来自文化。
“所有讯息都涉及符号的选择与组合”,从系谱轴和毗邻轴纵向和横向地选择一组符号所组成的讯息,就是把故事看作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来分析。“毗邻轴”和“系谱轴”的关系就是说故事的方式,或是说“组合与创造意义”的方式,任何有意义的内容或活动都具有“毗邻轴”和“系谱轴“的两种关系。以上是赵教授对”符号理论与叙事理论“的深入解释。

和蔼亲切谈吐睿智的赵雅丽教授(陈晓冰摄)
回归到讲座最原始的主题,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呢?赵教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文化、创意、产业”都是过去已存在的元素,透过“新态度、新组合”开展出新视野与新可能。创意是吸收、融合各种概念与资讯的处理过程。虽然知识是生产创意时的喜讯来源,但知识的抽象性却也是创意应用时最大的阻碍。因此得出结论,知识不等于创意,能被沟通的知识才能产生创意。

赵雅丽教授邀请现场一位华农的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陈晓冰摄)
“创意是矛,知识是盾”,赵教授这一句话为整个讲座画龙点睛,而彩票网站
本次的《文化创意与影视节目创新》系列讲座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系列回顾:
“意义科学的实践与应用之路:口述影像、创意研究与科普传播”
邹颖诗同学:赵教授从为视障者的“口述影像”出发,逐步深入到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精华,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向我们分享了多年的研究成果。赵教授妙语连珠,运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讲授分析深奥的理论,课堂氛围活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两年的系统专业学习只能让我对传播学有初步的模糊的概念,但赵教授一次讲座令我获益良多。
“文化创意产业:跟着意义走”
卢若云同学:首先,赵教授向我们提出了第一个话题:“跨符号研究”,她认为,沟通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转换,即由“甲的意义世界”转换到“乙的意义世界”。她通过大量的例子解释了什么是“跨符号研究”中的“跨越”——既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比较。进而向我们传达一个观点——传播的专业都有“跨符号 ” 的本质。 通过对跨符号的研究,赵授发现,意义都是在比较下才能显示出来,有图底对比、有差异,才有意义。因此,创意就是创造差异性。
在“跨符号研究”的基础上,赵教授对意义科学进行了探索。经过二十年的研究,她认为,意义层次分为知觉、符号、叙事、论域。而意义都在感官知觉上首先发生。最后,赵教授强调: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在感官上第一时间吸引别人,意义的表达也就实现了一大半。
“‘传播’专业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定位”
陈敏同学: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赵雅丽教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三个词中任意两个概念的组合,都可以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模式与消费形态,提高国家竞争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能够利用的文化资本非常丰富,不论是独特的哲学理念、有趣的生活美学,还是感人的文学故事、丰富的历史事件。可是中华元素的精髓国人还没有抓住,国外的文化学者却已经利用中国元素在国际创意比赛中屡获佳绩,不禁令人扼腕。赵教授认为,故事素材繁杂,如何找到这些说故事的突破口,关键就在于文化素材的盘点、收整,即文化知识管理能力。她提出的影视产业中尚未被整合的“告白的100种方式”、“1000种情侣吵架的原因”等想法,虽有几分逗趣,却也指出当前国内影视产业的实际。如果中国影视产业能够学习韩国,对生活内容进行盘点收整,那么剧情的设定何愁找不到元素和内容呢?文化创意产业的饭碗,当前的竞争相当激烈。作为文化传播者,利用造型材质创新内容服务,建立风格化、差异化、趣味化的文化“意义”,是我们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打造故事产业的基础工程”
李玉兰同学:感觉老师讲得很生动,举了很多例子,很新颖,很贴近生活,自己接触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受益匪浅。
记者:冯妙君
编辑:邱颖怡